您当前位置: 八戒体育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新闻动态
平高电气(600312)2024年度管八戒体育入口理层讨论与分析

类别: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04-13 22:20:46   浏览: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平高电气(600312)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2024年,公司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世界一流目标,扛稳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把牢“严”“实”工作主基调,坚持党建引领赋能,更加聚焦主责主业,深入实施创新变革,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交出了一份分量十足的高分答卷,厚植了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后劲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02亿元,同比增长11.96%,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0.23亿元,同比增长25.43%。

平高电气(600312)2024年度管八戒体育入口理层讨论与分析(图1)

  一是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有力。积极践行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对国资央企、能源电力行业和实体经济制造业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聚焦需求强攻关,如履薄冰抓质量,多措并举保履约,致力打造安全可靠的高端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全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战略聚焦,明确产业方向,深化提质增效,防范化解风险,经营效率效益持续提升。围绕国家、行业重大需求,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多项国际国内首台套突破。服务“一带一路”共建,加大单机设备出口力度,系列化产品挺进欧洲高端市场,国际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扎实推进深化提升行动任务,健全激励考核体系,统筹“四支队伍”建设,发展动力活力有效激发。健全党建工作体系,深化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引领赋能作用充分发挥。宣传群团工作卓有成效。特高压技术突破成果获新华社专题报道,聚焦设备“两新”工作成效荣登央视《焦点访谈》。

  二是战略规划产业方向更加明晰。落实聚焦关键、发挥优势要求,进一步明晰业务界面和发展思路,核心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效益效率持续向好、发展质量持续提升。重点发展高压开关、配电网、开关运维检修、组部件业务。高压开关业务以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为新起点,大力拓展国内网外、国际业务,构建核心能力,构筑新的增长曲线%。平芝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配电网业务实施经营效益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推进经营变革,全员提质增效、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经营效益持续提升。通用电气、天津平高、上海平高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运维检修业务围绕输变电设备全寿命周期服务,牵头开展国网开关人工智能攻关和模型开发,实现35至220千伏车载移动变电站中标业绩全覆盖和夔牛机器人电网内推广应用。完成电极式锅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三是科技创新硬核实力加快锻造。围绕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规划,研究明确“十五五”科技创新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融入。成功申报“1025”二期任务3项,发挥技术优势,服务国之所需。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高压开关领域,完成高海拔特高压组合电器复合套管、800千伏快速断路器、±408直流转换开关等国际首台套产品研制。国际首台550千伏80千安大容量组合电器、252千伏真空断路器等高端装备实现工程应用。配电网领域,完成36千伏环保环网柜研制,成功开拓国际市场。成功研制国内首台24千伏环保环网柜并通过TCA现场审核。12千伏1250安环保环网柜、15千伏发电机出口成套开关柜实现工程应用。科技创新成果再创新高。16项成果通过鉴定,13项获评国际领先。4项技术装备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项23项,其中一等奖5项、入选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智改数转深入实施。建成超特高压组合电器试验数据采集平台、隔离开关柔性产线千伏隔离开关智能化产线等智能制造场景,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1个项目入选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平高电气获评国家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通过数字化转型贯标3星级认证。

  四是多元市场营销实现全面突破。完善营销网络布局,搭建集中型大客户总部业务平台,深度拓展战略客户市场。开展队伍结构优化,组织营销战略解码,提升营销队伍作战能力。构建以利润和现金流为核心的市场激励考核机制,加强账款催收过程管控,提升回款质效。电网市场持续巩固。国高压、集招项目占有率保持领先,输变电单批次中标金额创历史新高。平芝公司750千伏组合电器在国网批招中实现突破。省网协议库存中标额同比增长,11个地区占有率排名第一。南网批次招标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直流穿墙套管实现海上风电领域首台套突破。国内网外单机大幅提升。深化央企长期大客户战略合作,低频组合电器实现首台套突破。国际市场稳步拓展。调整国际业务战略,深入推进单机市场全球化布局,8种产品通过意大利TCA认证,252千伏组合电器打入欧洲高端市场。

  五是国家重点工程履约保障有力。质量管控稳步提升。系统推动卓越质量工程、配电网成熟度提升等专项工作,特高压产品出厂试验、现场耐压持续保持零放电,川渝特高压工程3个电站均一次投运成功,获得国家电网公司高度认可。构建质量问题“双归零”管理机制,发布质量纪律七十条,全员质量意识不断增强。荣获国际质量管理小组金奖1项,质量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重点项目按期履约。与29家关键供应商签订履约保障协议,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持续深化精益生产,组建内部咨询团队,推动实施“6+4+N”精益项目,精益产线%。积极应对严峻履约交付压力,深入实施64项产能提升措施,强化产供销协同,800千伏组合电器产量同比增长143%,有力保障胜利扩、甘孜站、成都东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客户服务用心用情。构建主动运维工作机制,建立在运产品风险消除体系,售后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9.40%。超特高压项目实现数字化管控全覆盖,数字化管控平台获评第二十届中国电气工业发展论坛数智化解决方案十强奖。完成博鳌论坛等重大保电任务20次,彰显国企责任担当。天津平高、上海平高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六是财务合规风控体系持续建强。预算管控不断强化。以提升毛利率为目标,开展预算复盘和盈利能力分析,聚焦订单三个阶段识别效益改善着力点,搭建以提升“挣钱能力”和严控“花钱能力”为核心的预算管控新模式。成立财务共享中心,围绕组织变革、标准化建设和智能化应用三条主线,完成在平单位资金、报销全面共享和外地单位资金支付共享。落实“三抓四化两协同”对标管理要求,开展内外部成本对标73次,实施提升措施192条。开展组织变革,落实考核激励,推进图纸统一、物料标准化,毛利水平优化提升。合规审计管理逐步加强。印发重点领域风险治理手册,明确红线指标和处罚措施。开展内控自评价和重大风险评估,内部控制体系持续建强。

  七是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纵深推进。考核激励机制持续完善。构建以利润和现金流为驱动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企业工资总额与负责人薪酬核定机制。分类重塑“一企一策”差异化考核指标体系。完善与效率效益强挂钩的工资总额增长模型,差异化设置核定规则,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聚焦“4321”战略人才结构目标,制定科技、营销、管理、技能专项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突出规划、培养、使用、发展、考核、激励全链条管理与差异化施策。深耕单元化经营模式,天津平高人均营收同比增长33%。2篇改革经验入选国资委典型案例集。公司第八次荣获上交所“A”级评价,第五次蝉联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优秀董事会奖,获评第十五届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天马奖。

  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系统规模持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效率持续提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为服务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为了破解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加快电力行业低碳转型,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新时代能源电力发展指明了科学方向。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有力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

  开关设备需求与电力行业发电装机及电源、电网建设密切相关,公司产品主要用于电力系统(包括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线路和工矿企业等用户)的控制和保护,既可根据电网运行需要将一部分电力设备或线路投入或退出运行,也可在电力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时将故障部分从电网快速切除,从而保证电网中无故障部分的正常运行及设备、运行维修人员的安全。配电网设备是用来接受、输送和分配电能的电气设备,在电网分配电能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公司生产的设备是非常重要的输配电设备,其安全、稳定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电联《2024-202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电力行业认真贯彻习关于能源电力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弘扬电力精神,攻坚克难,经受住了年初大范围极端严寒以及夏季多轮高温、台风等考验,统筹做好保供电、促转型、稳投资、优服务等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全国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电力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

  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各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9.8%、6.5%、7.6%和3.6%。一季度受低温、闰年以及上年同期低基数等多因素叠加影响,用电量增速接近两位数;四季度受暖冬因素以及上年同期高基数因素等叠加影响,用电量增速比三季度放缓。2024年全国电力消费系列指数中的全行业用电指数为129.5,全行业用电量比2020年基期(以2020年基期为100,下同)增长了29.5%,“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6.7%。国民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以及电气化水平提升,拉动近年来全行业用电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2024年全国电力供应系列指数中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198.0,“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98.0%,年均增长18.6%;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257.4,“十四五”以来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157.4%,年均增长26.7%。2024年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115.0,“十四五”以来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15.0%,年均增长3.6%,累计增速低于同期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增速83.0个百分点。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电力投资快速增长。2024年,全国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合计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3.2%。

  其中,电源完成投资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1%,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为86.6%。

  2024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3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多投产6255万千瓦;国家大力推进荒漠化防治与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全年合计新增装机3.6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82.6%。

  2024年,全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6083亿元,同比增长15.3%。分交直流看,交流工程投资同比增长8.5%,其中,110千伏及以下等级电网投资3194亿元,同比增长10.1%,占电网工程完成投资总额的52.5%。直流工程投资同比增长227.5%,绝大部分为±800千伏等级电网投资,上年同期基数偏小叠加上年四季度以来新开工部分直流特高压工程,拉动直流工程投资高速增长。2024年,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交流)32119万千伏安,同比多投产4569万千伏安;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千米。

  跨区、跨省输送电量同比分别增长9.0%和7.1%,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快推进。2024年,全国完成跨区输送电量92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其中,西北外送电量35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占全国跨区送电量的38.5%;华中、华北、西南、南方外送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8.8%、13.8%、7.0%和5.8%。2024年,全国完成跨省输送电量2.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其中,内蒙古(3084亿千瓦时)、云南(1790亿千瓦时)、山西(1547亿千瓦时)、四川(1287亿千瓦时)、新疆(1213亿千瓦时)5个省份净输出电量规模超过1000亿千瓦时。跨省和跨区输送电量较快增长,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快推进。

  2025年,预计迎峰度夏等用电高峰期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紧平衡。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预计2025年全国新投产发电装机有望超过4.5亿千瓦,2025年底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将降至三分之一。

  随着我国能源转型的加速,特高压项目已成为推动能源高效配置与新能源充分消纳利用的重要力量。特高压不仅发挥着电力能源输送的核心作用,更是代表着国内输电领域的高精尖技术发展方向。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攀升,尤其是“沙戈荒”地区和西南水电基地的开发,使得远距离电力输送需求愈发迫切。据行业研究,到2030年,我国规划建设的风光基地总装机将达到455吉瓦,其中外送规模超过300吉瓦。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能源局多次强调加快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的建设,特高压作为其中的核心技术,其建设已被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特高压项目建设的推进不仅有助于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还能优化电网结构,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特高压建设的加速推进不仅有助于实现能源目标,还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当下,配电网与“双碳”目标和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关系愈发密切。

  2024年2月,国家发改委在《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推动配电网在形态上从传统的“无源”单向辐射形网络向“有源”双向交互系统转变,在功能上从单一配电服务主体向源网荷储资源高效配置平台转变。这是我国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后,国家部委层面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指导配电网建设。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5年)》提出,要开展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等9项专项行动。同年8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标志着我国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开启新阶段。《方案》要求紧密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加快推动一批电网建设改造任务,提升配电网智能化水平,满足分布式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大规模发展要求。政策的频频加持,为配电网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也让配电网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公司业务范围涵盖输配电设备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检测、相关设备成套、服务与工程总承包,并积极发展运维检修、新能源、GIL、充电桩、智能终端、电锅炉及热储能、海上风电并网装备、智慧电网装备等新业务。核心业务为高压、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开关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主要产品为72.5~1100千伏SF6气体绝缘封闭式组合电器(GIS/H-GIS)、72.5~1100千伏六氟化硫罐式断路器开关设备(T-GCB)、72.5~1100千伏敞开式SF6断路器、10千伏~1100千伏交流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10千伏~1120千伏直流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液压/弹簧机构、复合绝缘子、SF6气体回收充放装置、真空灭弧室等开关核心配套零部件及10千伏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预装式变电站、低压成套、智能配电自动化终端等配网产品。

  公司具备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二级)、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资质(四级),可承包与实力、规模、业绩相适应的国内外工程项目。平高电气具备高压开关设备远程运维能力及全寿命周期管理大数据平台,实现设备在线监测数据、带电检测数据以及全寿命周期其他数据的远程接入和管理,为用户提供诊断、规划、设计、咨询、施工、投资、运营等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以“提质增效”为总体目标,不断创新采购模式,强化内部控制,采购质效持续提升。一是常态化对铸件、焊接件等大宗物资开展集中公开采购,发挥规模优势,稳定供应渠道。二是灵活制定采购策略,采用“公开入围+批次竞价”、工业品超市平台等,扩大集中采购覆盖范围。三是明确供应商资质要求、初次品及供应商评价、违约处理方式等,集采方案策划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围绕以精益生产为基础、智能制造为方向的大生产体系架构建设,迭代优化安全、生产、质量、服务管理模式,推进立足全球视野的现代(智慧)供应链构建,大力推动客户需求与制造共享式集成、自动化处理,设计与制造数字化融合,制造过程高度自动化、部分智能化,实现资源调配灵活,“人”“物”协同,“物”“物”互联,产品流、信息流、工艺流端到端集成、八戒体育入口融合、贯通。

  公司围绕装备制造业务、系统集成及增值服务业务、新兴业务,持续完善营销网络,构建电网市场、网外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全球化业务布局。持续强化整体营销思维,夯实营销规划、营销执行和营销管理,通过设定市场目标,制定营销组合策略,组建高效能的市场团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构建业务范围全覆盖、多层级协同的市场营销体系。

  1.品牌优势。公司主要产品性能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质量国内同行业领先,550千伏SF6断路器获得我国超高压开关领域唯一质量金奖,220千伏及以上断路器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公司三大主导产品组合电器、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均获得省级名牌产品。公司参建的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获评“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公司积极推进绿色管理贯穿生产过程,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称号。商标“PG”图形商标已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在美国、日本、印度等马德里成员国成功注册。在平高50年的发展过程中,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树立了良好的“平高”品牌形象和市场信誉。

  2.技术创新能力优势。平高电气根植创新基因,坚持创新驱动,厚植技术、资源、人才底蕴,打造高压开关原创技术“策源地”。公司从全产业链战略高度开展技术资源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具备设计开发、仿真分析、试验试制、计量检测等完整的研发资源链。公司率先构建数字化产品高效协同研发平台,建立研发零缺陷体系、工艺管理WSS体系,应用先进的仿真分析、复杂风险多重验证、DR评审等过程管控模式,实现新产品快速研制服务国内外客户。公司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攻克行业尖端技术,掌握核心技术200余项,实现了40余项“从0到1”的原始创新,“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公司技术创新提升了国家电工装备领域的整体科技水平,引领带动了我国高压开关行业持续发展。

  3.工艺装备及制造优势。公司对标世界先进企业,持续加大关键产品和关键工序投入,建成了多座现代化生产厂房,具备全系列开关产品、核心零部件自主制造能力,掌握开关领域高端产品核心技术和制造能力,现场管理、生产制造和履约能力较强,有效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公司具备机械加工、绝缘件制造、导体镀银、壳体制造、橡胶密封件等制造能力,具备3D激光切割/焊接机、全自动钣金柔性加工生产线、开关柜生产线、充气柜/环网柜生产线生产线、APG环氧树脂浇注生产线、膨胀壳体加工线、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氦气检漏系统、真空灭弧室自动测试线等国际一流的专业生产线,工艺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开关产业优势。作为我国开关行业领军企业,公司二十多年来年坚持开关主营业务,始终“专注开关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专注开关核心制造技术和工艺技术研究、专注开关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专注开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经具备“交直流、全系列、全电压等级的开关系列产品自主研发、试验和制造、运维服务”能力,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以“统筹、协调、创新、共享”为指导,依托平顶山、天津、上海等产业基地,明确各单位业务定位,优化整合产业资源,充分释放规划产能,形成规模成本优势,推进高压板块产品“四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系列化)发展,加快配网板块形成具有“区位优势、品牌优势、制造优势、专业特色”的产业格局,持续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同时,开关专业化发展战略也打造出了开关领域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产业支撑能力、核心制造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5.客户服务优势。公司拥有一支包含专业管理、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人才的三百余人客户服务队伍,配备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设备运行维护实现标准化作业,保证产品运维质效。具备高压开关设备安装、状态检测、日常运维、维修检修、升级改造等专业能力。深化“河长制”“站长制”工作模式,加大电站终端用户服务覆盖范围,加快问题处置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在全国设置六个区域服务中心,并在主要省市设置二级服务网点,打造完备的“6小时服务圈”,为用户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一对一”服务。配备完善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售后服务管理平台可实现400电话、微信、网站等客户需求快速反馈,对外为客户提供优质、统一的服务,对内督办处置进展,做到“首问负责,限时办结”。

  6.全方位开放优势。公司先后与日本东芝、挪威帕拉特等国际公司合资合作,成功组建中外合资公司,为公司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提升了产品技术和制造工艺水平。公司积极拓展国际业务,成功将产品推广到全球70多个国家与地区,并建立了完整的海外营销网络。公司不断实施国际化战略,深入开展以“引进来”为特征的内向国际化和以“走出去”为特征的外向国际化经营活动,同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一手抓市场开拓,一手抓项目执行,强化业务全球化布局及经济技术合作,加快国际化产品认证和准入,具备了全面实施跨国经营运作的能力和条件。同时通过实施意大利ENEL、西班牙等国际项目,进一步掌握了高端市场对于开关设备供应链管理的标准和经验,拥有欧盟认证的焊工资质,国际化供应能力不断提升。

  7.企业文化优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铸就平高朴实上进的企业文化,平高人始终坚持踏实做人、务实做事,自主创新、产业报国,克服了区位劣势、人才洼地,培养出了一支自强不息、干事创业、务实奋进的员工队伍,形成了团结奉献、勇于担当、求实创新、刻苦钻研的优良工作作风,逐步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2024年,公司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世界一流目标,扛稳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把牢“严”“实”工作主基调,坚持党建引领赋能,更加聚焦主责主业,深入实施创新变革,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交出了一份分量十足的高分答卷,厚植了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后劲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02亿元,同比增长11.96%,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0.23亿元,同比增长25.43%。

  电工装备行业产业链、价值链高端领域以往长期被国际品牌占据,近年来国内企业加速赶超步伐,逐步重构市场竞争格局;中端领域竞争激烈,部分国内优质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凸显;低端领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现象仍然存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电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特高压和配电网建设持续推进,国内电工装备企业竞争实力持续增强,国内市场已基本形成本土化竞争格局。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对电工装备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行业竞争将有利于技术、质量、服务更优质的企业。

  从国际环境看,低碳经济发展为全球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变革指明了全新方向,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广阔,产业增量空间大,新型电力系统高度依赖技术突破,相应新模式、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将为经济结构升级提供新动力,为把握全球经济增长点、推动全球能源产业链重构带来重大机遇。国际市场方面,国际能源署预计2030年全球电网年度投资6000亿美元以上,欧盟2030年前拟投入5840亿欧元用于电网升级改造,国际市场潜力巨大。

  2021年3月15日,习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新时代能源电力发展指明了科学方向,也为全球电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从国内环境看,新型电力系统产业是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基础设施和经济新动能作用,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发展动力和平台,为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引擎和新动能。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发展将推动电力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20-2060年我国电力产业投资规模将超过100万亿元。电源侧,2035年前风光装机总规模将达到13.5亿千瓦;电网侧,“十四五”期间两网计划投资约3万亿元。新型电力系统将成为国家低碳经济的核心枢纽,在整个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平台和基础服务作用。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能源工作的方向和目标,要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绿色转型、碳达峰碳中和依然是关键词。

  根据国家能源局2025年工作会议及电网企业相关部署,2025年电力设备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势头。特高压建设进入加速期,作为跨区域输电和新能源消纳的核心载体,国家电网计划全年投资超6500亿元,重点推进陕西至河南、藏粤直流等工程,特高压设备招标需求持续释放。与此同时,配电网扩容与智能化改造成为关键,政策要求2025年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能力达5亿千瓦,南方电网计划接入250万台充电桩,推动配电网柔性化、数字化升级,并通过低电压治理提升供电质量,服务乡村振兴需求。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进一步深化,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目标提升至60%,新能源消纳依赖特高压与新型储能的协同发展,抽水蓄能装机目标超6200万千瓦,虚拟电厂和电网侧共享储能技术加速落地,蒙西等现货市场的运行则推动电力交易市场化进程。行业整体在政策驱动与技术升级下步入高景气周期。

  公司以高质量创新发展为总体方向,锚定建设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战略目标,聚焦“4+1”产业布局,着力发展高压、配电网、开关全生命周期运检、组部件及新兴业务“五大核心业务”。全方位提升科技创新、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质量保障、履约服务“七项能力”,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集聚化的高端装备制造新质生产力。以技术、产品、方案“三个制胜”瞄准两网、国内网外、国际“三大市场”,为客户提供核心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加快拓展市场空间。

  公司将把握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机遇,持续做强做优开关装备主业,坚持数智赋能、绿色赋能,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不断增强核心功能和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资源配置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全力支撑世界一流智慧电气装备集团建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冲刺收官之年,也是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做好2025年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公司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牢牢把握新时代国资央企新使命新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战略引领,以效率效益为中心,坚持研发、市场“双轮驱动”,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实现公司经营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提质,加快世界一流智慧电气装备集团建设,为“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25-135亿元(该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能否实现取决于宏观政策、市场状况的变化等多重因素,存在不确定性,敬请投资者特别注意)。

  突出创新发展、价值创造,全面做好“十四五”规划收官,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布局。完善“战略-规划-计划-预算-执行-考核”闭环管理机制,做实做细业务规划和职能规划解码,实现规划计划与全面预算有机衔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质效,推动装备制造提档升级。高压开关业务锚定世界一流目标,开展国内、国际业务市场能力、产品能力专项提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业务全链条提质升级。配电网业务以产品技术标准化、订单全流程成本管理、智能制造为抓手,加强营销策划,深耕国内、国际市场。

  加强优势领域技术攻关。开展一系列重大技术联合研究,助力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筑牢高压开关技术显著优势。实施国内网外、国际市场适应性产品开发计划,支撑潜力市场拓展。加快掌握“卡脖子”技术。深入推进配电网产品标准化,完成充气柜等产品技术统一,实现主营产品“一张图”。加速推进数智转型升级。发布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加大数字研发、敏捷服务、智慧管控、智能制造4大能力建设,实现基于业务流程变革的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构建主营产品智能制造典型解决方案和技术标准,启动世界一流组合电器智慧工厂建设,打造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加强数据中心、云平台、网络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系统有效应用。

  全面强化营销队伍建设。以提升业务人员能力、建强所属单位营销队伍、建立公开透明激励考核机制为核心,加强培训、管理、激励与考核,打造高素质营销铁军。做宽做厚电网“基本盘”。坚定不移抓牢开关设备核心竞争力,积极捕捉新的市场先机,确保市场份额稳中有升、核心地位牢牢保持。深度开展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为电网提供更安全的设备、更优质的服务。加快推动网外市场拓展。建强网外营销团队,深化电源央企、地方能源企业等优质客户合作,参与国家大型能源基地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核心装备销售。优化国际市场营销布局。健全制度建设、能力配置、管控模式,做好产品、国别、目标客户规划,加速产品资质认证,推动国际业务重塑。坚持“造船出海”“借船出海”并举,大力发展单机出口业务,通过产品出口逐步带动技术、标准走出去。全流程防范化解政治风险、汇率风险等重大风险,确保国际业务行稳致远。

  提升产品工程质量。全面实施“双归零”管理,建立平高特色全面质量闭环管理模式。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切实抓好研发和采购品质量两大关键。强化生产履约保障。全品类梳理生产物资,建立周跟踪协调机制,全力实现供应链保生产、强质量、降成本目标。发挥精益制造中心作用,支撑产能提升,积极应对电网大规模建设需求。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推进常规组合电器产品数字化管控平台应用,实现工程项目全覆盖,以高质量交付展现专业品牌形象。全面做好保电工作安排,保证重大政治活动、重要节假日、重大自然灾害期间产品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安全形势稳定。以信息化助推专业管理流程标准化,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严防严控外来风险,以环保绩效提升引领绿色健康发展。

  强化全面预算牵引。聚焦收入增长、单产品毛利率提升、重点费用管控、人效提升等目标,加强预算指标动态监控和穿透管理。深化共享中心建设。强化数据标准化建设和业财数据治理,从财务、业财、风险、价值四个维度实施穿透监督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多措并举提质增效。印发提质增效、成本对标工作方案,持续开展成本对标,强化对标成果应用,加大费用管控,降低运营成本。加强合规风险防控。强化风控顶层设计,加快智慧合规管理平台建设,推广应用司法大数据平台,实现风险实时监测处置。

  聚焦新业务、新业态,择优选拔改革基础好、改革意愿强的企业先行先改,差异化制定改革措施,打造一批改革样板和标杆。持续划小核算单元,推动单元化经营、重大科技项目团队负责人契约化管理,带动关键群体发挥示范作用。持续优化考核激励机制。优化“1+4”综合考核体系,牵引子企业专注核心价值创造、大胆摸高。构建全口径人工费用管控机制,以价值贡献为理念,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不断强化四支队伍建设。以“4321”人才结构为目标,高质量编制“十五五”人力资源专项规划,从选育用留全方位发力,抓好科技、营销、管理、技能四支队伍建设,推动人才结构向“研发+市场”驱动转变。

  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系统实施“13566”党建工作体系,推进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形式创新,着力解决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强化创新理论武装。

  坚持不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学用结合,找准“真问题”,用好“金钥匙”,形成“任务单”,不断破解经营改革发展深层次问题。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持续加大党建机构和专职党务人员配备力度,深入推进区域党建联盟建设,推动责任穿透、机制穿透、效果穿透,筑牢红色堡垒。持续建强干部队伍。树牢正确选用导向,以队伍建设规划为引领,动态更新领导干部精准“画像”,科学选配契合产业发展的干部队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全面加强政治监督实施办法,上下协同发力做实政治监督。

  公司所从事的开关设备行业属于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环节之一,行业整体需求与宏观经济情况以及社会用电需求密切相关。如果国际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影响到国内实业发展,或国内经济结构发生不利于电力行业的调整,都可能会影响到电力行业以及下游子行业的效益,从而进一步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不良影响。

  应对策略: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方向,建立满足市场需要的运营管控模式。注重提升市场地位,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巩固传统高压开关市场份额,深入挖掘超特高压业务存量市场空间。梳理分析网外和国际高端、常规市场的产品需求,丰富产品序列。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从战略层面谋划新产业重点市场领域,全面加强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

  海外项目所在国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税务政策、货币政策等如果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公司海外基地、国际业务开拓及部分开工项目执行进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应对策略:健全完善海外项目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根据海外业务内容和特点,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通过建立风险控制流程机制,培养全员风险管理思想,在保障项目目标的基础上,控制和回避风险,同时购买保险以减轻特定风险,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合作以提高项目安全性,有效提升合同履约及境外资金风险防控能力。

  受宏观经济影响,电气装备制造行业普遍存在成本上升、毛利下降、竞争日趋激烈的问题。国内一些民营企业相继涉及技术壁垒较低的中低压产品市场,增加了市场竞争成分。而跨国集团也凭借其品牌优势、丰富的研发制造经验、雄厚的资本优势,逐渐进入国内高压开关市场,并且具有较强竞争力,加剧了常规产品及高端产品领域竞争态势,公司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应对策略:公司拥有世界领先的超特高压技术,具备开关装备全套产业链及先进的科技研发体系,拥有一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具备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大前瞻性技术投入。把握机遇,增强市场反应灵敏度,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挖掘超特高压电网运维增值服务空间,激发常规高压产业发展活力,推动公司高压产业发展方向由专业化向多元化转变。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海外市场,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

  输配电设备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下游用户集中度高、制造商议价能力弱,公司应收账款和存货金额较大,增加了公司的压力,经营效率和业绩受到一定影响。发展规划的实施和主业的快速发展、产业的升级、经营规模的扩张,对资金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对公司的融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可能存在融资能力不能满足迅速发展所需资金的风险。随着公司国际化程度提高,公司经营成果受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较大。

  应对策略:加强对客户资信的管理,降低公司应收账款减值风险。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减少应收账款存量。拓展多种融资渠道,采取金融风险预判机制,积极关注国际金融动态,对汇率走势作出较准确的判断,合理利用避险工具和产品,及时开展远期外汇交易业务,有效防范财务及汇率风险。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平高电气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搜索